行道
简简单单、直截了当地说说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行道。用民间的说法,第一是不惹事。世上本无事,不要找事做,不要做别人不需要、不欢迎的事。第二是不怕事。事情找到我了,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厌烦,不能觉得人家的事是没多大意义你那个事都是鸡毛蒜皮、空耗时日的,你不可以用这种没意义的事来干扰我的正事。不要这样想。只要是事情找到我了,那都是我的责任,要根据因缘的远近,适当处理。家人用琐事磨我,一定要认命,让他磨,欢喜接受。时间消磨在这上面并不亏。首先,那是本来就该还的债,躲是躲不掉的。家里人找到我的,哪怕是没钉意义的琐事,都要去做。浪费时间也认了,为什么呢?世上本无事,要时间干什么呢?不要以为我们时间多么宝贵。我们的时间,无非就是让我们看破放下的,除此而外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这个里面乂有一个分寸,不是说家里人叫我做什么我都要做的。如果家里人叫我做明显造恶的事,那就不能做。恒顺众生不能离开智慧。如果我不做他就不高兴,那该怎么办呢?没有怎么办,接受他的不高兴就是了。这也是我的任务,是行道的任务。我们要把这些仔细地辨析清楚。世上万事本来就是圆融无碍的,我们不要自己产生障碍。否则《弟子规》都不一定读得懂。
不要小看《弟子规》。《弟子规》就是教我们恬淡虚无的,是教我们不执着的。例如一开头的"父母呼,应勿缓",在起点上就已经要我们不执着了。父母呼,我们就应,言下之意就是父母不呼就不要随便乱应。有些人要给父母洗脚,父母不怎么愿意,他就把父母摁在椅子上,说无论如何让我服务一次。这个发心固然不错,过去忤逆父母,现在给父母洗脚,很不容易,这是善心的幵启。但还不是行道,因为还有很深的我执。学经典不能执着在这上面。父母呼了,父母有需求了,我们才能应,并且还要"应勿缓"。你缓了,说明自己心中有所盘算,不是全心全意在父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