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明:保险产品在未来将偏重投资理财功能

徐建明:保险产品在未来将偏重投资理财功能

发表于:2025-08-03
徐建明
发布时间:2025-08-03

编者按:和讯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我们的“2009中国保险业系列访谈”,今天我们要专访的嘉宾是,上海理财专修学院执行院长、理财周刊的首席理财顾问徐建明先生,请他和我们的各位网友一起探讨保险与家庭理财的关系。

国内保险发展切忌追求短期利益

和讯网:徐院长,我们知道中国的保险业在08年由于资本市场它本身的跌宕起伏,保险业本身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一直到去年年底,保险回归保障的风潮再次回来。在09年来看,您如何看待整个09年保险业本身属性的回归呢?

徐建明:中国保险行业,应该说是非常新的一个行业,保险行业在外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而在中国是刚刚开始,这是一个基本的背景。另外,金融行业有保险、证券、银行等等,其实最复杂的是保险,银行、证券、基金、信托都是资产管理,保险既做资产管理,也要做人的风险管理,把这两块结合起来,它是非常复杂的东西,而在中国是特别新的,坦率来说,中国保险行业目前尚不成熟,还像是一个孩子正在蹒跚学步,所以中间会有一些跌跌撞撞,首先我们要理解这是一个发展过程的问题。

第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资本市场波涛起伏的情况,也传染到我们的保险行业,本来保险行业是比较平稳的,强调稳健,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人相对比较浮躁,包括金融市场、体系剧烈的变动,使保险行业也传染了这样的特点,总体感觉,我们跟国外同行相比是比较浮躁一点,比较追时髦,其实保险不应该追时髦,因为保险管理的资产都是很长期的,比如一个年轻人买的养老险,这是几十年以后要用的,你不应该追求短期的收益,但是保险行业也受到资本市场追逐短期利润的影响,也有这样的倾向,这是我们讲的大背景,大家一定要清楚。

在这个大背景下,08年很多的保险机构在产品设计推销的时候,会有点偏离保障,在讲这一块的时候,按照国外的保险发展历史,保险的两大功能,最初的功能是保障,延伸出来是理财跟投资的功能,事实上在国外保险市场,理财投资的功能是超越保障的,是更大的一块,而国内正在往这一个方向走。

和讯网:但是走的太仓促了。

徐建明:太快了。

和讯网:保障的属性还没有实现。

徐建明:对,现在的问题是走的太快、太急,而且太急功近利看短期的结果,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本身作为我们的保险行业,保险功能里面,保障的部分增强,很多产品增加投资的功能本身不错,其实我们的投资功能跟国外相比还是小的,但是毕竟以前离的太远,现在太急、走的太急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在07、08年突然发展起来?其实大家在买这些保险产品的时候,追求还是短期效应,因为06、07年我们看到资本的财富效应。

和讯网:这也和我们的投保人他本身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徐建明:这就是我为什么前面加一个帽子,其实是心态导致的。当这个市场更加好做,通过投资的方式大家接受这个产品,如果还是卖传统的保险,它的回报只有2%、3%,而投资类的一下子会很高,大家就不可避免追求这些东西,只有这些东西比较好卖,投资者也比较的接受。市场就是这样,当你看到一个市场已经非常有赚钱效应的时候,其实也是这个市场走进尾声的时候,需要调整的时候,而我们的保险就落入这样的陷井,这是资本市场常规陷井,往往大家都去追逐的时候,也是这个市场走向尾声的时候,保险就陷入这样的情况。所以从这个背景下我们来看08年保险市场跟我们的08年其他资本市场有同样的命运。

保险公司应坚持把投资理财类产品做好

和讯网:它们走的曲线其实是一致的。从09年来看,你前面提到保险投资理财功能,其实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您觉得这一部分的功能,还会像之前一样体现出来吗?

徐建明:从某一个具体的年份来说受到调整,我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保险产品它的投资功能占的比重以后是越来越大,这个趋势不会改变。前面你讲的我们保险本身的功能还没有做好,我们要下功夫做好,但是投资占的权重应该会越来越大,这个趋势不会改变。的确因为08年受到大挫折,09年又转向,我们可以看到,07年我们让别人不要投资高风险的股票和基金,大家一定要买,到08年底我们建议大家可以买一些的时候,大家又不愿意去买了,这是受市场的影响。所以在09年整个保险相对转到传统一点也是受市场影响的结果,但是总体的趋势不会完全转到传统的,投资类的东西完全不做,总的趋势还是上升的,但是这个上升是波浪式、螺旋式的一种上升。

到09年,保险公司要更应该坚持把投资类的产品做好,当然一定要记住,保险公司做投资的时候,安全性要放在更加高的位置,毕竟这个钱放在这里是要养命的、养老的,所以安全性要求更高,资产管理长期的视角更加重视。

买不买保险其实与市场好坏无关

和讯网:你是理财方面的专家,从理财规划的角度来看,保险现在有很多的产品,包括有基金、银行、券商的理财产品以及私募基金等,那么你觉得保险在这些产品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徐建明:我经常跟别人说一句话,在西方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买一种金融产品,他买的一定是保险,保险是最基本的金融产品,大家一定要有的。但是保险跟银行投资类的理财产品、投资产品,基金公司的、信托公司的、证券公司的不一样,保险首先最本质的功能是保障,我们讲理财保值增值,财富的保障是很重要的一块。所以说保险应该是我们在家庭理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不管是市场好坏我们都要去做的。

有人问我09年要不要买保险?我说,要不要买保险跟哪一天市场怎么样没有关系,跟你的年龄有关系,你现在结婚了没有,你是不是要退休了,你是不是有孩子了,跟你的生命周期有关,不同的生命要买不同的保险,市场可以完全忽略掉,因为保险的资金安排是长期的,把市场的周期都抹平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保险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都是需要的。当然我说,现在保险还延伸出来一些投资的功能,在这一块来说,保险公司在运作投资功能这一块来说还是不太成熟,我倒是比较推荐在目前保障更多通过保险来做,投资还是通过专业的投资机构的产品来做。

和讯网:在目前的情况来说要分开来做。

徐建明:对,随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在这个行业的熟悉度,其实买一些结合保障和投资功能的产品,一个产品的一个结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家会越来越多选择这样的东西。所以保险无论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

和讯网:它是不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来选择,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

徐建明:根据自身来选择。其实保险跟人生理财规划是最密切的。

和讯网:对于我们潜在的保险消费者,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徐建明:国内对于保险消费的误区,其实这也是影响到保险,保险公司其实有很多东西不是不懂,而是受到市场的左右不得已而为之这样一个情况。保险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对它的误区比较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讲买保险就看收益率,其实保险不是看收益率,是看保障,我经常开玩笑喜欢做一个比喻,我到外地去坐飞机买了一个航空意外险,下了飞机安全着陆了,着20元就白花掉了,一分钱没有赚,我非常开心,我就怕赚钱,一旦赚钱了就麻烦了,这就是保障最本质的东西,保障是一种消费,就是花掉了,不要看回报的。如果从回报的角度来看,保险的回报跟别的回报不一样,金融机构的回报、投资的回报是锦上添花,而保险的回报是雪中送炭,因为总是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出问题的时候才给你钱。

保险销售应逐步推行经纪人制度

和讯网:我们知道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对于上海来讲,您觉得作为上海保险业,应该如何看待?

徐建明:空间太大了,2020年要想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现在我们的差距非常大,有多大呢?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相应的金融专业从业人员应该达到一百万,而现在整个上海所有金融从业,包括报案包括最低层的员工加在一起也就30万,真正说人才,最多算15万,有一个巨大的差距,这是一个比例。第二按照国际金融中心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金融中心,一个国家的城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了,这个城市占的GDP平均占到这个国家平均GDP的20%,而上海只占到4.5%。从市场发展的空间,从人才发展的空间来说都有巨大的差距,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行业在上海未来的空间非常大,而保险毫无疑问是金融行业非常重要的一块,它占的比重不会降低,只会增加,这又涉及到保险重要的概念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越来越富裕,对保险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因为保障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

和讯网:刚才您提到人才,它本身还和我们真正的人才饱和还有很大的差距,上海理财专修学院也是进行人才培养,所以对于人才这一块,包括今后的培养,特别是保险方面,目前保险代理人制度等,其实很多对于这个方面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徐建明:对,其实保险的发展在中国也是跌跌撞撞,包括它的人才培养,在国外,保险的销售70%、80%通过保险经纪人专业人士进行销售,我们是保险代理人制度,两种不同的制度,其实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代理人只卖一个公司的产品,而保险经纪人可以把市场上各种产品做一个比较,做一个组合来进行销售,这是一个最大的不一样。

和讯网:经纪人他很客观,如果这个东西好就多推荐。

徐建明:相对来说客观,代理更多是销售,经纪更多是服务,所以我们的保险行业最初发展通过代理人早期比较容易发展,但是在未来,一定是经纪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这也是这个行业专业人才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当然这条路很漫长,还有的走,因为企业在经营上,既要考虑长期的愿景和目标,也要考虑短期的绩效,短期的绩效对它的影响也很大,所以任何一个转变都会影响到它的绩效,所以这个转变会比较慢。

和讯网:在目前的阶段,您对保险公司想说一些什么呢?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徐建明:其实保险公司他们的经营压力、市场销售压力非常大,其实以前关心的是销售、利润,今后我们要关心的是人,这个人包括两个,什么呢?一个是自己的员工,一个是你的客户。我们以前衡量一个金融机构的好坏、大小,它的资产有多少,销售额有多少,我们衡量一个金融机构,你有多少优质的员工、高品质的客户,那么这两块是你们要真正关心的,而要做好这两点,你要培养一支优质的服务员工队伍,同时要真正服务好你的客户,让你的客户成为终身的客户,我们要追求客户终身的贡献度,当你有一批非常优质的,而且也非常忠诚客户的时候,你的金融机构在任何风浪当中都不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