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明:建设中国理财教育的美好明天
采访徐建明,就象聊天,感觉很轻松。或许因为他是专业的理财师,善于与人沟通,而且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讲师,经常在全国各地授课演讲,传播理财智慧。不管你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很迅速、很清晰给你答案,而这些答案之中常常跳跃着闪光点。总之,与他交流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从中你会得到很多启示和感悟:关于事业,关于梦想,关于投资,关于财富……
在变化中坚守
大学时代,徐建明读的是基本粒子物理,探究世间最细微的东西;研究生却读了天体物理,研究空间内最大的物体。1992年,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他接触到金融证券,从此投身这一领域,却舍弃了自己苦修七年的物理专业;在将一本名为《证券投资》的刊物办得红红火火之时,他却远渡重洋,留学加拿大;在国外呆了五年之后,他又毅然回国,做起了职业经理人;2000年开始创业,进入理财服务行业,2006年涉足理财教育培训领域……
事实上,在徐建明看似跳跃多变的事业轨迹当中,始终有着清晰的脉络和鲜明的主线——“1992年也就是我30岁那年,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正是在那一年,我开始接触证券投资,从此与“理财”结下不解之缘。此后的近二十年里,我换过很多工作,却从未脱离‘理财’二字。”
徐建明与理财有缘绝非偶然,或许是因为他的博学善思。30岁以前,他思考的是物质的世界,研究物质的运行规律、世间万物的内在逻辑;30岁之后,他探索的是财富的运动规律,包括财富背后经济的发展趋势、与财富有关的人的行为逻辑……
“理财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强调各个方面的横向联系、综合作用,而这恰恰符合我的思维特征和兴趣所在。看起来,我似乎天生就适合做理财。”徐建明笑着说。
“出国留学之前,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对未来到底会如何?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不清楚。”直到后来,他从加拿大证券学院毕业,先后就职于加拿大大元证券公司、加拿大帝国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个过程使我逐渐明白了我究竟想要什么,明白了钱是什么、理财是什么。”
1998年,原打算回国探亲的徐建明被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机会所吸引,毅然选择了留在国内发展,在上海开启了他新的事业征程。
2001年,徐建明创办了建明投资咨询公司(后改名为恒星理财顾问有限公司),从事个人理财服务。同年《理财周刊》成立,徐建明受聘担任首席理财顾问。除了公司的日常事务,他还参与了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主导的理财规划师(CPP)、上海市政府主导的金融理财师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推出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大纲制定工作。
在理财界,2001年被称作为“理财元年”,从那时开始,理财的概念在中国逐渐形成,国人的理财意识逐渐觉醒,而徐建明可以说是中国理财事业的先行者。在这条事业道路上,徐建明一步一个脚印,步子越迈越大,路也越走越宽……
“建”设中国理财教育的美好“明”天
2006年,徐建明与《理财周刊》等合作伙伴达成共识,共同创办了国内首家非学历的理财专业高等教育机构——上海理财专修学院,致力于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城市有产者提供各类财商教育和投资理财的实务课程。徐建明担任执行院长,他的事业也因此延伸到理财教育培训领域。
在徐建明的引领下,上海理财专修学院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人理财”专业的经典课程和教案。该课程紧贴市场、注重实战,既有针对金融机构个人理财经理的升级版本,又有面向社会大众的个人综合理财实务类课程,这套课程在2007年上海市教育博览会上荣获“教育贡献奖”及“个人理财金牌项目”两个奖项。
近年来,上海理财专修学院先后举办了数百场个人投资理财讲座,听众超过10万人次,为近百家中外金融机构进行了以个人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为主的理财营销类培训……“如今活跃在沪上乃至国内金融界的许多的专业人士和业务骨干都参加过学院的培训课程,部分学员已经提升为各自单位的领导。”徐建明自豪地说。
2010年1月,在第七届中国市场用户满意品牌高峰论坛年会上,上海理财专修学院荣获“中国理财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而徐建明本人也被评选为“建国60周年·中国教育行业十大杰出人物”。这无疑是对徐建明个人,更是对其领导的上海理财专修学院多年来扎根于理财教育领域默默耕耘的褒奖。
“相对于面向金融机构的专业培训,我更愿意做的还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理财教育,因为做这项工作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谈到这个话题,徐建明感慨不已,“在我国,理财教育刚刚起步,目前在中国的学校里仍没有真正开设有关个人理财的课程,但财商教育对个人的生活影响深远。我希望尽可能多做一点事情,让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学会理财,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在这个领域,我越做越信心,越做越有动力!”
“理财”的本质是“理人”
如今,理财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随处可见、人人关注的词汇。但到底什么是理财?怎样才能理好财?
徐建明指出,理财是一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生活和消费的安排,以及金融、房地产、实业等各种投资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包括选定目标、制定计划、安排实施、持续管理的一系列流程,绝不是简单地找到一个发财的门路或是做出一项英明的投资决策,它同生命周期一样,是一个长期概念。
“理财也是一种选择,是对不同价值观和人生方式的选择。个人理财的终极命题或者说是目标,就是如何有效地安排个人有限的资源,实现生命满足感的最大化。”
他强调,理财的本质其实是理“人”。“财富的目标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财富只是实现我们生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已。因此,财富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活目标而服务的,脱离了生活目标,财富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要做好理财规划,首先需要有一个生涯规划,而理财规划其实就是在财务上保证生涯规划的实现。所以说,理财操作的是‘钱’,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
徐建明认为,决定理财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理财的技术和手段,而是心态。做好理财需要耐心和恒心,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平常心,任何希望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本质上讲,不同的投资理财态度是不同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
“资产配置也是理财的关键”,徐建明指出,研究表明,一个投资组合的成功85%~95%取决于组合配置是否科学合理,而组合中具体的产品选择及其买卖时机等方面对投资组合长期效果的影响只有10%左右。但大部分投资者95%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具体的产品以及买卖时机上,极少花精力关心其资产配置的合理性。
未来十年最佳投资市场是证券市场
谈到自己的理财方式,徐建明表示:“总体而言,我的理财思路就是战略上激进,战术上保守。也就是在资产配置上我选取的品种都是进取型的,比如说房地产、实业、股票和基金。以基金为例,我买的都是股票型和指数型基金,而偏保守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我基本不买。另外,这几年来表现非常强势的房地产投资,是我重点配置的品种。这是战略层面的,但是在战术层面,我的操作是偏保守、稳健,甚至是呆板的。比如买入房产、股票、基金等之后,我都是长期持有,不会来来回回频繁操作。说白了,一句话,我的投资理财方式就是在中国购买优质资产,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这就像种树,选一颗优良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里,再加上细心的呵护和耐心地等待,最后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徐建明在房地产、实业和股市投资的比例分别占到60%、20%和20%。“长期来看,我对自己的投资成果相当满意。”徐建明说,“但我也会适时对自己的资产配置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说,房地产是我投资组合中的核心,而且获得了非常好的回报,但近期我对中国房价的走势重新作了评估。记得2003年的时候,有很多专家学者就在说上海的房价太高了有泡沫,老百姓买不起房,房价必会出现大幅的调整。当时我的观点很明确:上海的房价还在山脚下呢。其实,我一直都是坚定看好上海房价的。而且,山顶(房价的顶)在哪儿?根本看不见。直到最近,我隐约看到了上海房价的顶。”
今年2月底,徐建明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房价已到半山腰》,明确指出:五年内上海房价还会继续过去的上升趋势(不排除期间会出现1-2次短期的小幅度的调整)。但十年之内上海的房价必会有一个大幅的调整。大幅的定义是:调整幅度达到50%左右,要回到前期的高点至少要5年以上。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已经有必要开始进行战略性的转移,减少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加大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而对于近期中央为遏制高房价过快增长而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徐建明表示要理性看待,这些措施会遏制房价短期的过快上涨,但不会对房产市场的基本趋势造成太大的影响。
为什么要重点投资股票、基金呢?徐建明的看法是:“2005年股改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创新的步伐坚实而稳定。最近,资本市场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一系列新的举措,表明了国家对证券市场的关注与扶持,可以预计,未来十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大力发展的时期。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的投资者收益最佳的地方是在房地产市场,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未来十年最佳的投资市场应是证券市场。”
徐建明认为,长期来看,拥有中国资产比投资海外更具备成长性和稳健性。正因为如此,立足长期投资做出的稳健理财规划,也正在成长为中国理财市场的主流。
行走,在路上
徐建明无疑是中国个人理财和理财教育的先行者,他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他看来,他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资本,没有任何懈怠的理由,他认为自己现在离心目理想的境界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还需要继续努力。
“在事业上,我目前感觉还不错,物质层面也在不断往上走,但是生活质量却下去了。过去还能经常去旅旅游、度度假,但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如今,身兼多职的徐建明只有少量的时间花在投资理财服务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理财教育培训方面,整天都很忙碌。他也经常在网上写写博客,但有时候得在凌晨两三点才能更新。
“不过,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能够为国内的投资理财行业做些事情,而且在这个领域我也基本上走在前列,我心中很欣慰,觉得付出再多辛劳也是值得的。心中有梦想,眼前有目标,我会一直这样走下去,直到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完全实现。”徐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