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机构应该接近客户,而不是“自娱自乐”
培训本身也是一个服务性产业。如果我们把产业分析的咨询方法用在培训业分析时,会发现:这个指导别人成功的行业自己却可能存在和其它行业一样的问题,浮燥、缺乏创新、价格战、缺乏核心研发产品、品牌美誉度差等问题。培训作为知识性服务的产业,本身就集传道、授业、解惑服务为一体的高附加值行业,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增值服务。由于国内企业发展粗放,以及培训业本身的门槛问题,行业中创业比较容易。根据经济学中的“信号理论”。当客户不了解企业培训师的真实水平的价值时,就只能通过培训机构释放出的宣传来判断培训师的价值。这就必然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甚至出现“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现象。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企业客户最终还是会通过培训的真实价值来判断和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师。
那培训业存在的软胁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看看:
一、缺乏研发和课程科学整合能力
国内目前做得大的培训机构,基本上是以市场销售和推广见长,在本来已经取得相当的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是有机会进行产品研发升级的,但受制于眼前利益和本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呈现出市场越来越宽,课程越来越零散的现象。缺乏理论研发能力,甚至以反理论为荣,零散拼凑起来的课程使得其与正规大学MBA教育相比,缺乏长期持续的竞争力。
与缺乏研发能力相比,课程的科学归类和整合能力更乱。给中国移动的课程可以几百门,上千门,很多课程换个名就是,这和图书馆一样,没有归类的管理的知识将是毫无用处。打开培训的各网站,就会发现找不出其结构体系在哪里。
缺乏对培训的基本理解,把培训和教育混为一谈,或者和咨询混在一起。培训的目标是有效提升企业或者个人在某个方面的能力。比如《高效营销执行力》这种课程培训目标就明确,比起《高效执行力》就显得针对性强,而且有持续性。我认为培训只包括四个方面的维度:一是思维和心态;二是知识;三是行为和习惯;四是工作技能。所有的培训都包括在这里面。
好的培训要求有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基础,知道怎么做很重要,但把知道的变成行动则是另一回事。所以针对培训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研究是必须的。比如,目前针对企业营销人员执行力缺乏的现象,怎么样培训才能真正让营销人员的执行力有所提升起来呢?
二、定位宽泛,大而全,没有专业特色
很多培训机构基本上是个大大小小的超市,什么老师的课程都有,当然,市场需要这样的机构。但是,品牌定位的作用仍是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小型的培训机构,定位和产品就显得尤其突出。培训业是一个“接触度”较高的产业,什么叫接触度,就是服务方和客户方需要深度合作才能保证效果的一个行业。大而全往往是难以保证质量的。
当客户寻找培训产品时,分为三步,第一步可能选要找到能提供培训课程的有哪些机构;第二步是考虑课程和讲师是否合适;第三步是考虑费用和服务问题。综合性培训机构往往在第一步是有优势的,比如客户要找个培训师,很容易就上中国培训网、中国讲师网等机构上去寻找,但为什么找到后有大量的单不成交呢?因为他们心中认为你就个平台和中介,不专业。当得到课程信息后,可能和更加专业的机构合作,比如XX销售培训机构,XX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等等。
三、师资短期效应明显,缺乏功底,包装过度
只有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授课,这样学员才会真正的思考和参与进来。如果学员感觉面前的是一会大师,那他要么不支声,要么就无所谓的态度了。也不提敢出真正的想法,如果连真正的想法都不提出来,这样的培训怎么可能有效呢?
唱京剧的都知道“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培训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学别的样板,那是学不会的。适当包装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否则短期效应后,客户满意度反而降低。特别是内训中,与公开课不同的是,公开课是“人不如势”,可以靠大的氛围、场景和掌声来度烘托,大多数人也不好意思不鼓掌。但是,内训的目的不是为了掌声,而是为了有价值和实效。
四、远离客户需求,业内自娱自乐
好的培训需要好的专业推广人员,现实的情况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人比培训业的要专业。培训的推广人员就成了传话筒,你要什么我就原话转告培训老师。和超市一样,“这个不行,换个便宜的”。培训老师和学员不是真正意义的师生关系,而是专业指导的关系,我们不必要要求培训师万能,但培训师必须在某一点上有所建树,能给学员带来真正的启发和改善。
所以无论是培训课程的老师,还是推广人员,都需要接近客户,了解客户,提升专业水平。现在的培训业务员和推广人员,有的公司干了一年就算老员工,如何能真正引导帮助到企业呢?
甚至越来越多的培训业务人员不是主动去接触客户,而是在网上等待着客户找上门,互联网固然很重要,但与客户的实际的接触更加重要。对培训业而言,网络是个信息源和宣传阵地,应该是使业务人员与客户更加接近而不是越来越远。
有好多业务员都指望别人找客户,自己来推荐老师。但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找老师已经不是什么信息阻碍。培训推广人员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同样的培训师,人家给别的机构而不给你做。老师助理找助理,机构找机构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要让业务员回归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需求。培训机构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企业需求上,提供企业需要的培训产品上去,而不是业内人士在一起的“自娱自乐”。
我们经常听到学习顾问讲,客户需要某某行业经验的培训老师,但往往当你推荐真正的行业经验人去时,客户未必满意。这说明我们的学习顾问们根本没搞清楚企业需要的是什么。企业人员表达需求的真实理解是一个好的培训顾问的最重要的能力。我曾经告诉一位机构的培训经理。“客户需求的思考维度和老师提供产品的维度是不一样的,按经验与客户交流,按专业推荐老师”才会成功。客户说“我需要某某行业经验”等等,本质上是害怕请错老师,专业度不够。如果你真以为是行业经验的问题,那你把一个本行业讲业务员导购优秀的老师推去讲营销战略规划的课程,效果会好吗?为什么很多培训机构信息不少,丢单很多。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培养一定稳定性的,有专业思考能力的关键谈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