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创新对互联网时代品牌塑造的关键作用

个体创新对互联网时代品牌塑造的关键作用

发表于:2025-07-22
吴洪刚
战略规划
发布时间:2025-07-22

尽管团队仍然至关重要,但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管理来说,个体创新能力将显得更加作用突出。互联网的给人们创造价值的途径带来了全新的模式,以前必须得依托于某个团队的才能发挥能力的个体,在互联网时代可能有了价值创造的加速器。

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传播途径和广告经营者。一些传统的大的媒体的收视率可能不如一个人的微博。新闻的聚焦效应显现出来,人们并不需要长篇大论的媒体报告,可能一句话一个图的传播作用远远会超过一个传统媒体整幢大楼工作人员的努力。对于品牌塑造和管理工作而言,个体创新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十个团队合作的结果可能不如个人茶余饭后的灵感。而这个灵感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实时的爆发。因此,个人的价值贡献将是不平等的。谁能拥有创新力强的员工,哪怕极少数,创造的价值可能远远大于一大堆高薪的专业人员。

个体创新给品牌塑造带来了机会。判断品牌创意的标准交给了消费者和大众,而不是企业的决策者。以决策者个人审美出发的创新将面临市场的快速评判。公司也许根本不需要一大堆的市场管理和推广人员,你只需要有好的主意,然后以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传播出去,可能就成功了。

当然这也就导致人才的两极化,越来越多的程式化工作人员成为公司负资产。而具备创新力、主动积极工作,并承担责任的人员将是互联网时代需要的品牌策略人员。

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在品牌领域可能显现出了弊端。在专业化领域,人们只需要局部的知识,而且把局部的知识掌握得炉火纯青就可以创造出价值。而在互联网时代,不对最终结果负责的人,仅仅通过掌握局部知识而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在减少,甚至是有害的。一个不能理解企业产品和品牌内涵,不真正关心和喜爱品牌工作的个体是无法真正作出有价值的创新的。

因此,把品牌塑造和管理仅仅看成公司一个部门的事,注定是要失败的。这是需要公司决策者来思考的事。在互联网上,大量有创意的策划往往来源于个体或者小公司的创业者,就是因为他们既是创新者,又是决策者。互联网对传统品牌职能式的管理模式必将提出挑战。这种挑战的极端结果会出现以下现象:

1、团队竞争不过个体

2、经验丰富的品牌从业人员面临淘汰

3、职能分工式的大公司品牌管理模式将越来越没有价值

4、掌握局部知识的专业人才难以胜任工作。

无论你是多大的公司,或者多小的公司,未来的品牌塑造和管理可能就掌握在个人的头脑之中。在公司培养综合性品牌创新人才,而不是割裂型的人才是竞争成功的关键要素。

作者:吴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