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用户越来越基于场景

洞察用户越来越基于场景

发表于:2025-08-04
徐波
战略规划
发布时间:2025-08-04

到底什么是场景?

书中的看法是“场景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体验细节,是一种连接方式,是价值交换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现形态,场景构成堪比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接方式”。

这个解释是不是还是有些抽象?虎嗅上一位网友的点评我个人觉得可能更容易理解,即“场景是一种对(用户)需求在时、空、情、境……等参数上的细分方法;进而,也是产品创造、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洞察用户越来越基于场景而不是调研。

前不久跟箭牌糖果的朋友聊天,她提到箭牌也在拓展餐饮渠道不过收效甚微。我问,全国餐饮终端数以百万计,你们要怎么筛选优先拓展终端呢?传统的方法可能是看店面大小、生意规模、档次高低等,但我认为场景分类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有没有想过消费者在哪些餐馆用餐,吃完饭最需要改善口气问题?这时看待问题的视角除了传统分类指标外,可能就要补充菜系、风味属性等指标了,显然生意量接近的饺子馆的口香糖消费潜力远远大于粤菜大排档,而约会类主题场景餐厅的餐前消费需求远大于餐后。

今夏凭借“沁柠水”和“沁桃水”两款近水饮料新品,原本微不足道的三得利逆袭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其总经理李凤起说“比起口味和功能性,他让他的团队先思考“用户为什么及何时要喝?”,而他的同行百事饮料副总裁金昱冬认为,争夺所谓的“细分市场”更多地是去争夺人们一天中的不同状态。

早晨起来你可能想到的是喝果汁、牛奶或豆浆,中午可能想要一杯咖啡,下午下班回家洗完澡躺在沙发上可能想喝的又是另外一个东西。”

徐波.jpg

这两个案例都印证了场景日益成为洞察用户的核心视角,因为场景一定是以人为本的。

移动学习平台的成功有赖学习场景洞察。

现在不少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移动学习平台,我们要明白在其中正式学习只是一小部分,移动学习大多是非正式学习。

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移动学习平台需要跟其他类似微信、蘑菇街、滴滴打车这样的超级应用竞争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场景本质是对消费者心智和时间的占有,我们不分析学习场景,在跟这些应用的不对称战争中,将永无出头之日。

一篇类似于“述职汇报7伤拳”的推送,显然在年底述职汇报前夕更容易引起学习者的青睐,移动学习平台打造必须越来越细分地去洞察学习场景和场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