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党史教员备感光荣自豪

当好党史教员备感光荣自豪

发表于:2025-07-31
邢文清
党史党建
发布时间:2025-07-31

从党的百年奋斗史汲取智慧和力量

——当好党史教员备感光荣自豪

邢文清

“抬头率”是“思政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一个有“温度”的老师,他的课也一定是要有“温度”的,要想让学生爱听我们的思政课关键是要一个“真”字。2011年5月我被辽宁省社科联聘请为“辽海讲坛”专讲党史课的讲师,不久又受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之邀在国内一些高校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思政课理论的宣讲,主讲《中共党史》、《长征》以及近期所开展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等思政课。我在这个讲坛上兼职已经站了整整十年,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敬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当然,敬业是需要“训练”的。年轻时我就喜欢看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还常常兴致勃勃讲给朋友们听。热爱党史的宣讲工作,源于我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认知和由此而产生的充实自己提高授课质量的强大动力。因为党的历史叙的是奋斗、探索的是规律、烛照的是未来,不但对党对国家就是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启迪和帮助的,因为人类的智慧它能最终和思想凝结在一起,所以当我成为老师之后,我就特别想把这些东西再传播给学生,传播给完全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年青人,思政课是比较偏理论的,如果能讲的丰富多彩风趣幽默通俗让学生们入脑入耳入心就会受到学员们的喜爱,要通过一幅油画,一首诗词就能概括出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不会耽误大家宝贵的两小时。前些年地方党委先后组织我们去清华、北大学习深造,这对我立志传播时代精神宣传党的历史弘扬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几年来在省委宣传部,各级党校、组织部门领导的指导下,我边学习边实践,弹指一挥间已走过十个春秋,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厦门、成都、沈阳、长春、鞍山等地宣讲数百场,受众过万人,使自己的党史课在辽宁乃至全国成为一朵圣洁的白莲花。有记者问我这些年最高兴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我回答说:那就是每次下课的时候,常常有很多学员情不自禁的来到我面前说今天这堂课太受启发和教育了,我们党真的很伟大,国家确实不容易,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企业兴旺是密不可分的,回去后我一定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每每回想过往的岁月,百感交集,有两点是刻骨铭心的:一是深深感到能担任各级党思政课讲师团的“轻骑兵”是无比光荣和自豪的,;二是深深懂得党史研究宣讲是一项极其严肃又有意义的政治任务,而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有坚强党性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要当好党史教员,必须明确讲师工作不仅是个职业,也是一项党非常重要的事业,要有抱负,课要讲的有“温度”,自己首先要当好党员才能当好教员,要以共产党员的本色做好讲师工作。党校姓党,党的教员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实事求是的说目前全国几千万党员中有很大一部分特别是青年党员对党的历史和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拿党的历史说事,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抹黑历史英雄,丑化党的领袖,歪曲党的历史,这些言论产生极大消极影响。因此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以正视听,客观真实的还历史本来面目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总之,学习和宣传党的历史,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意义非常重大。其二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别人讲信仰自己首先要有信仰,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绝不能光把理论武装在嘴巴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忠不敬。要想坚定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必须解决信不信的问题,要真信不是假信、不是半信半疑,更要解决用不用的问题:不仅要会用,还要力求用得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人律己。宣讲党的历史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让学员知道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学员知道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让大家知道党的“三个历史时期”就是它的主流和本质,即革命、建设、改革,从而知道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二、坚持理论、历史、现状三结合

在党史宣讲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中共党史是很难讲的,它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既是一门历史学科,又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课。它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奋斗历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党史课作为市委党校和各级机关的必修课,有助于党员干部达到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这个根本要求上,提高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而这样的讲授对我们讲师要求是相当高的。另一个难讲的原因就是党校的学员大多数从事领导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渊博的知识,实践经验相当丰富,他们是带着不同的实际问题来学习的,所以对我们教员要求也高。基于这两点我感到任务相当艰巨,暗下决心一定要打好理论、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功底,这是做好宣教工作的前提。而要真正具备这三方面的基本功,则是一段艰苦漫长的积累过程。第一,打好研究理论的扎实功底,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论著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于主客观原因,历史上我们党也曾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出现过像大革命、第五次反“围缴”的失败和挫折,发生过“大跃进”“文革”这样严重的曲折,但党都能紧紧依靠群众,正确应对,修正错误,不断奋起继续前进。第二,打好研究党史的扎实功底,要有盘根问底的精神。坚持调查研究,善于去伪存真,力求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为完成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的这段讲述,我翻阅了大量中央党史研究院编写的书籍,查阅前十七年(1949.10——1966年)党和国家各类重要档案。研究一九五七年反右派运动始末。对整个反右派运动的来龙去脉、重大决策、重要事件和人物都弄得比较清楚,把握好可靠可信的史实基本功。第三,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备课中我注意系统学习收集整理正在发生着的国内外大事,把现状研究作为党史宣教的基本功。我对讲授的内容年年都有修改,可谓是“与时俱进”。还专程去北京拜访国内著名党史专家,去河北乐亭李大钊故乡参观他的纪念馆,还去延安宝塔、上海一大会址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结合现状回顾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初心,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宣讲效果的能力。

三、必须按学员的特点要求备好课、讲好课

不同班次不同身份的学员对讲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授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版本,对学员们共性与个性的要求进行分析思考编排。总裁班、厅局级干部班的学员理论素养、实践阅历都比较高,自然对教学要求就高,所以我在讲授中注意问题的深度和难点。对高校的学生则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识的角度,从一些老电影中的民族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的叙述来唤起青年人的信仰以铸德立魂。而在对农村乡镇、党员干部的讲授中则通过身边巩固基层政权的小故事来反衬大道理,对热点问题进行阐述,既不回避也不泛泛应付,而是要讲清楚讲明白,从而达到宣讲效果。这些年党史教学所确定的课题类型是不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讲授历史事件、人物、会议方面的专题较多,比较单一。九十年代以来,主要讲授时间跨度较大的专题,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基本经验等等。而今天大多进行的是精神谱系的传承,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因此我在讲述中尽量把这些精神提炼出来穿插到整个课时的各个故事当中,真正让学员“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以提高“抬头率”。特别是建国后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贡献要理直气壮地讲明白,对他在探索中的失误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通过摆史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授课,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感,学员受启迪。大家普遍反映,这样讲述毛泽东的贡献和失误恰如其分,很到位,有理有据,能够接受。其二,不但讲究教学方法还要有认真的态度。近年来我认真对待组织上分配给我的每一次课,几乎天天都在看时政新闻,及时把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融入到课程中,做到与时俱进,课前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认真准备,常常只睡几个小时的觉,力争做到课题内容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授课中尽量避免前松后紧把握节奏包括声音的掌控,尽量站着讲课,从不用提纲,不用讲稿,寓化于情。引导学员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道理。总之,宣讲中要以党和国家的情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通过国际视野、知识视野、历史视野的扩大来创新课堂教学,给学员以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O二一年十二月

(作者单位及职务:辽宁省地方党史办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