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波:当今品牌战略的弊病
一、相互复制的模式
一般性的营销传播策略和营销模式虽然能提升销售但很容易模仿。比如中国很多行业还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对不少企业而言,还远远没有覆盖足够的终端,通过找个形象代言人加上密集广告的拉动,迅速地进行全国性招商,把销售网络扩张到全国,销量也马上会有爆发性的增长;很多快速消费品终端陈列非常显眼,生动化工作做得很到位,也能立竿见影提升销售;给产品增加1-2个亮点,让产品更加人性化,也能让销量获得增长;降价和促销更是增加销售屡试不爽的妙招。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只能带来昙花一现的成功,因为竞争对手马上可以跟进。如:给产品增加亮点毫无疑问是竞争者马上可以模仿的,要不怎么会有产品已经进入严重产品同质化时代的说法呢;决胜终端火热了一阵子,原先靠聚焦终端获得暂时领先的企业发现竞争对手和自己也做得差不多水平了,因为只要你的竞争对手请一流的平面设计公司设计美轮美奂的终端展示物料与标准,然后对销售队伍进行科学考核与严格管理,竞争对手马上可以接近并超越你;深度分销、渠道下沉和对经销商贴身铺销曾经是很多公司的法宝,但转眼竞争者也开始搞这些套路了,比如TCL曾经引以为豪的深度分销和渠道下沉,后来因为上万销售的工资、业务费用和管理成本而成为累赘。但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哪个企业拥有的强势品牌成为了企业的累赘。
二、给自己错误的定位
中国企业之所以很少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是因为从认识的原点上就已经搞错了品牌的定义,导致后续一系列品牌建设活动也是偏离品牌的本质,就像画一个圆,圆心都搞错位置了或者变来变去,肯定难以画出一个漂亮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