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有分辨培训师和专家的能力
培训现在被冠上很多的词,比如说我们的营销培训。营销管理是按什么来管理的?是按照渠道的流程来设计管理模式的,也叫流程管理模式。如果从企业到终端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直销或者直营情况下),那企业设置一个主管或者经理的岗位就可以了。他完成的任务,既有在终端面对客户的导购任务又有销售经理的管理职责,两个任务加起来,我们叫“顾问式销售”。所以有些经理说,我是做工业产品的,我可以接受顾问式销售的培训。如果你是一个消费品行业的导购人员,那你也可以接受这样的培训,因为你是在最近距离接触消费者的,也是顾问式的销售。
和新加坡、香港著名华人广告专家嘎纳、纽约广告评委林俊明、莫康孙共同讲授广告的市场定位但是这种培训对于一个制造型企业的老板来说就有些不对位了,他的企业有一个正常的渠道流程,你不能让老板在这样的渠道终端控制一个环节,让他接受最基层的培训。老板跟着一群业务人员又是在销售培训现场跳舞,又是蒙着眼睛猜字、猜颜色呀什么的。这都是业务人员做的,你说老板有那么多的时间吗?中国企业的这些老板真是辛苦啊,平时紧张得不得了,想学习还是一些不适合的,最后有些老板就自我安慰:就算今天放松了。你放松到海边、上森林去啊,到这儿干嘛来了?有的老板觉悟了,没觉悟的还觉得这个挺好。
有个台湾的培训师,是做个人激励培训的,有些老板把他请到企业内部去做培训,培训完了企业的几个高级主管都走了。企业本来是想做团队建设培训的,而他却是鼓励个人奋斗的,这位老板等于是花钱把人家请来做内部分解。
所以说,从利益上讲,企业分不清楚哪种培训适合哪种不适合。而有些基层的业务人员就愿意听销售技巧课,因为是老板掏的钱、公司组织的。他没想自己该学些什么,就觉得我今天必须得来,这一天一定要熬下来,所以就愿意听笑话,结果什么也没学到。对于培训,老板有意识,下面的人没意识,造成老师在课堂上讲笑话、讲故事,学员才愿意听。所以台湾做保险的培训课到大陆来很畅销,为什么?他们讲的是鼓动个人怎么去奋斗,都是用故事来讲,谁也不愿意去硬性地推销。结果对培训师的培训也开始畅销了,都说当培训师很挣钱,于是现在是一拨一拨地开训练培训师的课。一个培训师训练出最快的两星期就行了。这种能讲些什么东西呢?真是令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