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和兴业银行都掉进了“理财坑”,究竟该信谁?

美的和兴业银行都掉进了“理财坑”,究竟该信谁?

发表于:2025-08-04
徐波
发布时间:2025-08-04

最近资本市场圈也是热门不断,这不万科股权争夺战也基本落幕了,股民要按风险承受度分别对待了,各位股评家也纷纷看好股市。当然这种热闹喧嚣的场景怎能少得了闹剧呢,这不这两天被两则新闻给震惊到了:

一是美的10亿元的理财被骗,用一则报道中的描述“假客户经理假行长,在真行长的办公室里谈笑风生,拉开抽屉拿出假章给盖上,都是在表演,而美的则是好好的配合了表演。”最后付出了10亿的出场费。而且还罗列了美的其实在传统制造业之外,搭建了一个宏大的金融投资平台,按道理说,既然集团应该不乏众多专业人士,咋就着了道呢!不要忘了,美的可是中国家电业龙头,贵为深市市值第一股啊。是怪美的太不专业,还是对手太狡猾?

第二个则更有意思,是兴业银行向建行买10亿的理财产品,最终也被骗,据说也闹上法庭。这可都是国有大行啊,而且又上市,又是全国性银行,咋也玩这种闹剧!关键是银行不都是忽悠不懂行的储户买理财,他们应该是行家啊,咋现在掉坑里了,而且还是被同行坑?不过想想也是,若非同行,一般人岂能让银行这种老司机上当。

看完这两则新闻,让人深感这世界不会好了,理财全是坑啊:小老百姓掉进去,是损失百万身家,血本无归;企业掉进去,那可是亿万财富打水漂,现在都到10亿级别了哟。

那么,企业理财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简单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开中间渠道,直接与产品发售人、操盘人交流并交易。这个很重要,众多上当受骗的,全都是熟人介绍的,事后会发现全都是在做局。资金小做小局,资金大做大局,做时间长的局,反正也坑到你为最终目的。现在信息都比较发达了,信息查验、实地考察都可以判断真伪,直接与最终交易对手沟通、交易,可以把这种通过熟人做局的隐患排除,而且双方谈判起来,也不必顾于情面,可以完全基于商业规则。这就是前置的控制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2、基于风险偏好和时间安排,购买成熟产品,最好是有业绩验证的产品;或至少是有业绩验证的团队操作的产品。如果具备以上两条,则说明产品或团队是有历史验证的,证明其是有信誉度的,资本圈特别是委托理财圈里,想长期发展的,都很爱惜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羽毛。这个局外人体会不到。

3、约定对理财产品净值或业绩的定期查验机制。根据产品特点,比如按季度、半年度等进行查验,并交流产品操作概况。切忌购买以后,不进行定期跟踪,等到快到期时才想起来,这是有风险的。

4、担保等机制的运用。当然了,这必须建立在真实有效的基础上,如果担保机构、公章都是假的,这一招跟不用一样。

其实以上四点都是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考虑的,企业理财一般额度较大,风控当然要放在第一位。但原则再好,考虑再周到,也需要有人具体执行,这就需要企业团队里,有专业人员负责此类事情。当然了,采取了以上措施都不能完全确定资金的安全,要问哪种方式最安全,我的答案很简单:自己的钱自己理财最安全,提高自己团队的能力,自己直接操作。

这很难,但也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