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已在缺失
经典的缺失实在是太久了。一个人要获得智慧,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智慧的人很少动脑筋的,因为道理本来就这么简单,伤那个脑筋干什么呢?看一个人是不是智慧,你只要观察他,解决问题是在因上解决还是在果上解决古人讲"君子畏因,小人畏果","圣人畏因,凡夫畏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都是同一个道理。高明的人在种因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所以平时没事的时候,一言一行非常小心,不乱来。
真正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他倒非常泰然,因为已经来的,都是果报。没有无因的果,没有无果的因。果报来了,坦然接受,该怎样就怎样,这是君子的做法,是智者的做法。果报来了,是非受不可的,逃是逃不掉的,越逃越严重.好比欠债一定要还。债主来了,最好的办法是还钱。若是逃,可能就不是还钱加利息的事了,后果或许更严重。就这么个道理。但是我们来看当今的许多企业,哪一个不是盯紧了眼前利益呢?为了眼前时利益,耍各种各样的手段,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诋毁竞争对手等等,这些事都会干。这都是迷在果里面了。社会产生的一切问题都是同一个原因,没有另一个原因。都是在果上求,不在因上求。
比如说环境已经污染了,于是来治理;能源消耗太大了,于是来节能;疾病流行了,于是赶紧来抗击;社会治安出了问题了,于是加强警力……基本是在果上转。在因上怎么求呢?首先要知道,造成这个的原因是教育缺失,人没有德行。在晚清时期,社会风气已经是很不好了,一读《官场现形记》就知道。那个时候出现什么事呢?李炳南老先生说,有一个县里面儿子把老子给杀了,这件事震动了朝廷。儿子死刑固然不必说,朝廷还下令,县太爷革职查办。你父母官怎么当的?这一方百姓你是怎么教化的?父母官渎职,革职查办。其次,这个县的城墙拆去一个角,相当于一个耻辱柱,让这里的人,让周边的人都知道,这里出了一桩丑事,同时也让天下人知道是非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