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型层次出现的问题
个性型虽然有很多优秀之处,比起独裁型和依赖型来,也进步和开放了很多,可是,毕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很好的处理,就会成为人生发展的“瓶颈”。

个性型的根源
通常,当孩子突破独裁型或依赖型后,就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后(几岁-—十几岁),这样,个性的种子就有了。当孩子能表达自我的感受和想法时,个性的自我便开始生根发芽了。有了个性自我意识的人,会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人,应该活出自我,展现自我。

分享融合型的案例分析一
案例1:John的跨文化融合

分享融合型的案例分析二
案例2 我个人的融合

融合型思维与行为
融合层次的思维方式是:第一,大我与小我共存,天人合一。融合型的人,总能有大我的意识,他们在人际关系上,有大我的境界,如关系,团队,组织,国家,及全球的意识。这样,他们就能突破自我。在宇宙的范畴内,他们能突破人类,而涵有整个生态系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融合型根源
融合型的根源在于对宇宙进化研究而得到的一个“大结构”、“大道理”

突破的独裁型的要点
目标制定:放弃独裁,选择突破自我的人生。

突破你的层次
我认为,我们人生存在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问题的“标“,这所有的问题的”本“ 都来自我们的层次。而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进行治本,突破我们的层次,使我们的层次达到更高的水平,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众多问题和挑战。

突破线路图
这个突破路线图,是为了改变漫无目标的发展模式,使人生成长变成一个有意识、有方法的过程,目的是使读者能对理性、有规划的发展模式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这个突破路线图,包括目标制定、系统方法两个组成部分。

人生的三大病症
关于在根本层面上的问题,我来引用Charles Johnston -- 著名的未来学家、心理咨询师的思想来给大家分享。他指出,人生有三大病症――分裂症 (Separation Fallacy)、统一症(Unity Fallacy)和妥协症(Compromise Fallacy)。在下面的篇幅中,我来介绍这三种病症,并与我的层次论结合起来,使读者有个更清楚的认识。

企业变革的挑战与实操策略
企业变革的挑战与实操策略

突破冲突走向融合的“四步法”之明与智的分
突破冲突 走向融合的“四步法”之明与智的分

突破冲突走向融合的“四步法”之圣与贤的合
突破冲突 走向融合的“四步法”之圣与贤的合

团队内部反思:如何化解冲突走向融合
融合方法进行反思

融合法的多次循环
多年来,我曾一直苦苦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最为重要?是什么使人得到潜力最大的发挥、淋漓尽致的光辉一生?是什么使整个团队、整个公司发展壮大达到令人尊敬的地步?又是什么使一个国家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及经久不衰的灿烂文明?而又是什么能解决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种族问题、经济问题及生态问题?为什么美国在人烟稀广的土地上建立起国家后,能在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一跃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千年古国,有着优秀灿烂的文明、勤劳聪明的人民,却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许多小小的国家?而在我们经济

融合行动法
均衡改变和提升了人的层次, 融合则是用这种新的层次来创新解决原来的矛盾和冲突。

融合行动反思
在这次融合行动中,他们二人由冲突对立的双方变成了融合创新的双方。接下来,参与者的反思,将有利于将学东西进一步提炼,并将此融合法融会贯通。

融合论的科学基础
尽管从哲学角度,我们得到了宇宙进化的融合原则,但我还是继续在各个系统的领域里,又进行了大量科学层面的研究。经过总结,我得出同样的一个大道理:就是“分”和“合”。世界的变化是由“分”和“合”来进行的,分合相互交替,使万物得以发展。也就是说,融合原则存在于各个科学系统终。由于篇幅有限,我不能进行大量的展开,仅在下面点到为止: 1. 我们的物理界是这样的:原子,分合成分子,小分子分合成大分子,无穷无尽地分合进行下去(见Swimme and Berry 1994); 2. 我们的生物界,染色体就是进行分合,形

突破自我,走向卓越
人生中有二个“历”也是非常重要,一个是“经历”,另一个是“阅历”。对我来说,经历就是你所经历过的路程,无论是成功与失败,无论是得意与失意,无论是酸甜苦辣,你都有自己的经历。而阅历呢?那就是在人生的经历过程中,你所得到的智慧,也就是说,你从你人生中悟出的道理,你从你人生中提炼出的精华。

融合领导力的修炼
为什么独裁型的企业家失败的可能性要高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面对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需要更好、更快的决策。那些独裁型的人,多为刚愎自用者,容易一意孤行,总会失足的。我在本书中提到过,在80-90年代里成功的企业家们,很少存活在现在的环境中,他们就像恐龙一样大批地灭绝,据有人统计,只有7%的企业还在生存。而中国的企业平均的寿命只有不到3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唐荣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如内容侵权,请依据《民法典》第七编之规定向我们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侵权投诉